精准监督 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
6月15日清晨,“沙沙”的扫地便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王金女拿着清洁工具在自己的包保区内忙碌着。
“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断断续续务工,老伴患有心脏病,身体不好,长期吃药,收入不高。镇里及时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提高了一定收入。”黟县渔亭镇脱贫户王金女乐呵呵地说道。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脱贫人口面临返贫风险。黟县纪委监委靠前监督,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方案》,聚焦42项监督任务持续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
“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及时建立了工作专班,对产业就业影响进行专项调度和评估,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程刚说到。“疫情防控期间,对脱贫户和帮扶项目进行实时监测,74个帮扶产业和7个龙头企业运转正常,有力保障了脱贫户稳定就业。”
“你们要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和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进行排查,紧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致贫返贫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监测。”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黟县纪委监委强化精准监督,督促县乡村振兴局、农水局等职能部门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全县2741个脱贫户6000人进行动态监测,对全县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确定监测对象18户48人。
只有稳就业才能稳脱贫。该县对有务工需求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分类统计,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第三方针对性推荐岗位等方式帮助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返岗就业2037人。与此同时,该县围绕“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医保、民政、教育、住建等部门,实行数据共享融合,切实做到精准监测、精准帮扶,有效提升帮扶保障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不发生大规模返贫是底线。黟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黟县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实施办法》《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文件,持续跟进监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全县兑现了‘五黑’产业专项扶持资金994万元,不仅带动了脱贫户就业,而且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该县农水局分管负责同志表示。
据悉,该县培育了5000羽以上黑鸡养殖主体12个;以国大、翠林、哼哼达等公司为主,饲养黑猪1.78万头;黑杂粮种植超过2500亩;年产黑茶420余吨;新增黑果种植1000亩。1-5月,“五黑”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
“我们将以‘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为抓手,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体责任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黟县纪委监委机关主要负责人表示。
群众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细,5月24日,黟县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正式上线,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监督质效,截至目前,公开信息1247条,受理投诉4件,办结1件。
下一步,该县纪委监委将对2个村开展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推进村级组织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