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小鬼”到我军现代后勤奠基人
洪学智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他15岁投身革命,从一名“红小鬼”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两次任总后勤部部长,堪称传奇。
听党话 跟党走
洪学智1913年出生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一个名叫小河口的村子里。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13岁时父亲又积劳成疾去世。不得已在小学毕业后辍学,去当学徒。1928年冬天,他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联庄队。次年3月参加红军游击队,曾任分队长。5月参加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鉴于洪学智年少,党组织决定让他去担架队抬担架。洪学智马上扛起背包,到担架队报到,没有任何怨言。洪学智说:“我既然参加了革命,怎么能不听党的话呢。”可以说,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他就立下听党话、跟党走,永不叛党的誓言,把对党的忠诚深深熔铸在灵魂血脉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于1950年10月进入朝鲜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但是,志愿军面临的物资运输难题让彭德怀深感棘手,他反复考虑后决定让洪学智兼任后勤司令,解决后勤问题。尽管洪学智一心想要在一线指挥战斗,对于后勤也是“外行”,但他毅然领命。同时,他也提出条件:“一是如果自己干不好,请立刻另请高明,不要耽误事;二是等朝鲜战争结束后,自己要回去搞军事,不能再搞后勤了”。但是,由于他善于分析,敢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后勤物资运输方案,很快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带领后勤战线的同志们建立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争结束后,面对军队后勤工作的重重难题,他选择继续战斗在后勤战线上,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主抓军队后勤改革,为我军现代后勤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洪学智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甘做幕后英雄,先后两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为军队后勤工作现代化殚精竭虑,这一切都源于他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
公是公 私是私
洪学智一生艰苦朴素,素衣布鞋,粗茶淡饭一直是他生活的常态,从不搞特权,从不谋私利,始终葆守共产党人公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洪学智的夫人张文曾回忆,1941年,组织上安排她在盐阜军区财务股当出纳,虽然她平时对工作一丝不苟,但还是因为疏忽将现金柜子的钥匙给了别人,导致现金丢失100元,当时整个盐阜军区家底只有4000元。洪学智知道后极为恼火,足足训斥她一个多小时,还斩钉截铁地说:“丢了钱就要还!就是不吃饭,也要把公家的钱还上!”当时洪学智一家每个月的津贴总共才不到5元。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内,每领到津贴,洪学智都全部上缴,全家为此只能天天吃青菜。公就是公,私就是私,虽然当时洪学智是盐阜军区司令员,但他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为家人做任何袒护和包庇,全家坚持省吃俭用还清丢失的全部现金。
洪学智不仅对家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极为苛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7次返乡,坚决不搞特殊化,不接受当地政府的任何接待,甚至拒绝当地政府提供的保卫工作,每次都是轻车简从,没有任何排场。1953年7月,他时隔25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只带了一名警卫员。地方领导一再希望他在区委机关食宿,但他坚持住在堂弟洪学成的家里,在亲友家吃粗茶淡饭。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每次回到家乡,依然坚持只住在金寨县政府招待所,这是当时全省条件最差的招待所。他说:“我是金寨人,我来金寨就是回老家了,就是家里人了,回家还要搞排场吗?说不过去嘛!”不仅如此,洪学智办事始终坚持公私分明,制定了“八条铁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2.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钱请吃请喝;3.部队和下级送礼一律不收;4.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5.下部队严格执行就餐标准;6.就餐时摆酒一律不喝;7.饭桌上不许有剩饭;8.出差不允许子女搭公车”。“洪八条”是洪学智公正廉洁等可贵精神品质的生动体现。
爱士兵 爱老区
身为军队高级将领,他体恤士兵、爱兵如子。1982年8月他视察乌鲁木齐军区,看到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感叹道:“50年代我任后勤部长时就抓边防建设,到现在怎么还这样落后!要下决心挤出一笔钱来建设好边防”。他提出两年建设,三年收尾,要从乌鲁木齐扩展到全军,进行“三年边防大建设”。昆仑山和阿里高原等异常艰苦地区第一次通上了公路和电话,建设了新的营房,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洪学智关心关爱士兵,有心、用心、尽心、精心、全心的为士兵们做好后勤保障,深得广大基层官兵的喜爱,也就有了“洪老头”的外号。
洪学智还十分关心家乡和老区的建设和发展。1995年,洪学智的女儿洪彦看到报纸上报道有一名来自革命老区的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生活困难,每天只能馒头就咸菜。洪学智听说后感慨道:“革命军队的发展始终没离开过群众的支持。当年我们都在老区打过仗,对老区的人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如今老区的孩子能考上北大不容易,我们就是节省点,也要为他们做些事情。”于是他决定,在北京生活的6个儿女每家负责资助1名学生,他和夫人也资助2名,每月资助100元,直到大学毕业。逢年过节,洪学智还会叫学生们到家里来吃饭,他就像一个慈爱的爷爷,关心着他们的学业和成长。洪学智作风正、家风淳,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