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渔亭镇:监督护航人居环境整治 “灰色空间”蝶变“幸福角落”
“现在咱们村有了自己的篮球场,傍晚约上发小打场球,再坐在场边喝瓶冰汽水,心里别提多畅快!”汪村村大学生小汪擦着汗珠笑着说。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年轻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夕阳透过高速桥洒在球场上,为这片新空间镀上金光。这惬意场景的背后,离不开渔亭镇纪委的全程监督护航。
2024年汪村村启动高速桥下空间“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前,这片区域曾是村书记黄卫果的“心病”:“村民乱堆砂石、偷偷倒垃圾,风一吹塑料袋乱飞,夏天异味扑鼻,村里多次整治都没效果。”得知这一情况后,渔亭镇纪委主动介入,将桥下空间整治纳入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监督清单,一方面督促镇相关职能部门下沉指导,推动村里制定“因地制宜、分类利用”的整治方案;另一方面组织纪检干事实地走访,收集村民对整治的意见建议,确保方案既符合实际又贴合民意。
整治过程中,镇纪委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监督:针对杂物清理、垃圾清运等前期工作,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检查党员干部带头履职情况,防止出现“整治走过场”;面对设计规划、设施采购等环节,督促村里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公开项目细节和资金使用情况,杜绝暗箱操作;施工阶段,联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巡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进度滞后、群众临时诉求等问题,保障工程高效推进。
如今,昔日“脏乱差”的桥下空间彻底“改头换面”:靠近居民区的区域成了有绿植、长凳的口袋公园,宽敞处建起篮球场和健身区,主干道旁规划了停车位。“现在老百姓打球、健身有地方去,开车有处停,晚上路灯亮堂堂的,邻村年轻人都来打听篮球场开放时间!”黄卫果站在灯火通明的运动场上,看着往来村民满脸欣慰。
此次整治,渔亭镇纪委以“监督实效”推动“民生实效”,不仅让“灰色空间”蜕变成村民的“幸福角落”,更通过全程监督打通了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堵点难点,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镇纪委将持续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领域,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